《おくりびと》
【片名】送行者、Departures
【日本首映】2008.09.13
【台灣首映】2009.2.27(已發行DVD)
【編劇】小山薫堂
【音樂】久石讓
【導演】滝田洋二郎
【Cast】本木雅弘、広末涼子、吉行和子、山崎努、余貴美子、笹野高史、杉本哲太、峰岸徹
【日文官方】http://www.okuribito.jp/
【台灣BLOG】http://departures.pixnet.net/blog
終於看了《送行者》,早就準備好哭到眼睛痛的打算了。
故事描述男主角小林大悟,原本在東京樂團裡當大提琴手,怎料某次的演奏會後,樂團老闆居然宣布解散,喪志的大悟放棄了大提琴,與老婆重新回到故鄉-山形縣,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「旅途協助者」的徵人啟事,大悟興高采烈去應徵,還當場被社長大人所錄用,意外的大悟這才曉得,原來他所應徵的工作是「納棺師」,從一個超級門外漢到成長為專業的納棺師,其中所遭遇的挫折打擊,大悟又該如何堅持下去?
欣賞《送行者》的過程中,一再驚呼台灣跟日本的殯葬禮儀著實不同,在我的認知中,台灣人較為避諱接觸死者,還記得小時候,每當經過喪家門口,老媽都會馬上叫我低下頭,同時嘴裡唸著阿彌佗佛,深怕一個不小心「煞到」,帶來不好的影響,因此從小到大,對於「死亡」二字避之唯恐不及,直到長大後,真實接觸後,才對於「送終」有了不同的感受,《送行者》展現日本特有的殯葬習俗,同時也讓觀眾得以一窺納棺師的工作情況,以及那對往生者絕對的尊重莊嚴。
人們向來畏懼的死亡題材,原本該有的會是灰暗基調,但《送行者》卻著以冬天雪花紛飛的亮色系、春天花瓣繽紛的暖色系,搭配輕柔舒緩的弦樂,賦予不同的感官享受,手部動作的著重拍攝,行雲流水,彷彿樂音流動,極為細膩且專業的處理作業,這其中靜默無聲的程序,更彰顯虔敬之心。
大提琴手的雙手,樂曲起伏,深深牽引著聆聽者,奏出生命的豐沛,納棺師的雙手,溫柔專業,慰藉著生與死,所有紛紛擾擾終於安祥。
大悟從一開始接觸的備感不適,回到家看到生肉還頻頻做噁,但隨著每回跟在社長後頭見習,看見往生者恢復昔日健康的容貌,從家屬們臉上欣慰的淚水與笑容,逐一消弭了心中的惶恐不安,正視這份工作的責任與重要性,他寧願放著老婆回娘家、寧願遭受朋友的排斥,也不願放棄納棺師的工作,為什麼?為了什麼?答案無須解釋,從大悟每回的工作態度即可得知,他是多麼引以為傲。職業無分貴賤,草草了事,敷衍帶過,便是看輕自己、看輕工作,做好自己該做的,誠摯且全心全意的投入,你的態度,便決定了你的價值。
其實這部戲的每個點,都很好猜,可是真正面對時,仍舊感傷地淚滿衫,期望自己是女兒身的男孩、母親心中永遠的乖女孩、獨留丈夫女兒的妻子、歡笑送別的丈夫、固守澡堂五十年頭的婆婆、以及那記憶模糊的父親,不分男女老少、不分宗教語言,在死亡門前,大家一視同仁,或哭、或悲、或怒,一切都將停止,卻不會歸零,透過這最後的告別儀式,將此刻化為永遠永遠,常駐每個生者的心中。
人は誰でもいつか、おくりびと、おくられびと――。
あなたは大切な人を、どう“おくり”ますか? そしてどう“おくられたい”ですか?
日本官網有著這麼一段話,誰都有可能成為「送行者」與「被送行者」,你希望如何送別最珍貴的那個人?你自己希望能如何被送別呢?看完《送行者》後,人們或許會對於「葬禮」有著不同的感受,除了恐懼、躲避之外,阿彌佗佛之後,更多了一份敬意,死亡並非結束,只是踏上另一段旅程,開啟那扇門之前,好好與大家告別,不管如何,生命依舊持續著。
我不是到電影院看的(很怕哭腫眼睛走出戲院XD),而是租片子,自己窩在小電腦旁痛哭,《送行者》的最後,可要好好欣賞著大悟獨自進行的納棺作業,後來找了日本官網的資料補充,原來男主角本木雅弘可是經過長時間的訓練,無論是納棺或是拉大提琴,正式進入拍攝作業後,仍然每天進行2個小時的大提琴練習,爾後再由專業納棺師進行特訓,無怪乎,可以呈現如此具真實感的作品了!
這部電影上映後,掀起了禮儀師的風潮,原本冷門的行業,現正成了熱門志願,不過還是食神那句老話:唯有用心呀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