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ater

 

【作者】David Moody
【譯者】
林昱辰
出版社
時周文化
【出版日期】2010年9月*

        完全不想提示最後出現的是哪兩個字!!!啊啊啊啊,讓我完全呈現暴怒、傻眼狀態的兩個字,想必閱讀《仇恨者》的許多朋友一定有相同舉動,急著想看看到底發生什麼事,到底又是怎樣一回事,一直翻一直飆,又還要克制自己,乖乖把文章看個仔細,但又實在忍不住充滿厭惡、噁心、莫名恐懼等等多種情緒交雜,結果哩!《仇恨者》...你真夠狠的!何不來給我個痛快啊啊啊!
        
        故事描述一如往常的某天早晨,行人無不沖忙趕著上班,然而街頭卻突然發生男子攻擊老婦人的超血腥暴力案件,正當所有人還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情,男子已執起雨傘毫不留情奮力猛刺,不為什麼,男子只知道,他要下手為強,幹掉眼前對他充滿仇視的傢伙。這時,還沒有人察覺到不對勁,直到隨著暴力殺人的案件數急速竄升,人們才驚覺這個世界早已陷入極度瘋狂之中,甚至毫無預警,便必須面對路人、朋友甚至孩子的致命突擊,為什麼上一秒的無害之人,瞬間便陷入極端憤恨瘋狂的境地,非得殺盡所有眼前可見之人?每個倖存者都想問,這群被媒體稱為「仇恨者」的殺人魔到底是怎麼一回事!?

        如果要簡單介紹《仇恨者》,那就是,這本書完全瘋了,瘋了瘋了瘋了!!

        一開始,便會發覺作者太會選時間點了!序曲從星期四開始,就是一週七天裡,人們最不會留意的那個星期四,既沒有星期一倦怠症、也不會有星期二乖乖工作的心態,更遑論離星期六還有兩天,所以在星期四,根本就是恍神恍神過的,然而,書中卻選在此時端上前菜,一個令眾人措手不及、莫名其妙的超重鹹前菜,正當所有人還來不及吞食消化,又立即優雅端下桌,插入一個普通公務員上班的嘮叨抱怨語錄,彷彿一切根本沒有發生過,然後週末來到,上主菜了。

        當案件數量只有一起,人們第一時間會惶恐會擔心會哀悼,卻也現實心想不過是個案,過了就算了,關心有沒有抓到兇嫌便罷,反正與我何甘,當案件數推進至兩三起,人們還會自我安慰說說,有看電視就知道,這一定就是媒體、學者最愛、常講的「模仿犯罪」,還是留給專業的去煩吧,與我何甘,當數量成倍數成長,一百起、一千起到根本來不及累計,在還來不及恐懼之前,便赫然發現,鄰房已成殺人煉獄,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聲、求救聲此起彼落,自己完全無計可施,只能死守家門、眼不見為淨,然而眾人最後皆必須臣服於絕望的「恐怖二分法」,沒有人能預料得到,自己與身旁的那個人,下一秒誰便會是受害者或...仇恨者。

        作者相當狠心,沒有給任何提示,這實在讓人鬱悶又糾結,是某種病毒、特別手法的催眠術?就算真是人性本惡,卻也沒有那麼驟變吧!為什麼會讓完全沒有任何預警的普通人,停頓了一秒,就像是看恐怖電影時,當「重點出現」之前,率先便能感覺到不管是背景、音樂的些微轉變,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緊迫、警戒感,回過神來,就已經主動攻擊眼前還在談聲歡笑的對象,就算之前多麼契合、多麼親密,但是卻可以像對待戰場敵人般,毫不手軟,殺了、砍了,還隨機應用可得之物,罐頭、石頭、刀子,不管什麼工具、什麼手法,就是一定要徹底殲滅眼前之人,看到最後一頁,心中還是在狂喊,作者大人,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!?

         最令人玩味的一點是,仇恨者反而認為眼中的他人,才是真正能被稱呼為仇恨者,他們只不過是為了捍衛自己主動出擊,就算手法殘暴,這也無可厚非,因為「這一秒你不弄死他們,下一秒你就會被他們弄死!」,可是,為什麼?為什麼所有人皆被迫參與這場殺與被殺之間的城市戰爭?到底是人類基因出現了問題?或者根本是有政府高官在幕後操縱!?

        不知道不明白,一直到最後,所有讀者也只能整齊劃一地哀嚎:結果咧!?


以下心得會外事

        感謝時周文化的試閱本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啊~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